利用两种不同膨胀系数的金属片(通常为黄铜和殷钢)焊接在一起形成双金属感温元件。当温度变化时,两种金属的膨胀或收缩量不同,导致双金属片发生弯曲变形,通过机械传动机构(如齿轮、指针)将这种形变转化为指针的旋转,从而在刻度盘上指示出对应的温度值。
感温元件:核心为双金属片,直接与被测介质接触,感受温度变化。
传动机构:由齿轮、连杆等组成,将双金属片的形变放大并传递给指针。
指针与刻度盘:指针随传动机构转动,在刻度盘上直观显示温度,刻度单位通常为℃(摄氏度)或℉(华氏度)。
保护套管:用于保护感温元件和传动机构,同时隔绝被测介质与外界环境,材质多为铜、不锈钢(如 304、316)等,具有耐腐蚀性和机械强度。
连接方式:常见有螺纹连接(如 M27×2、G1/2)、法兰连接等,便于安装在管道、容器等设备上。
测量范围:通常为 - 80℃~+600℃,具体范围根据型号不同有所差异,适用于中低温到中高温的测量场景。
精度等级:一般为 1.5 级或 2.5 级(误差范围为测量范围的 ±1.5% 或 ±2.5%),满足工业常规温度测量的精度需求。
插入长度:即感温元件插入被测介质的深度,常见有 50mm、100mm、150mm、200mm 等,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。
表盘直径:多为 60mm、100mm、150mm 等,直径越大,刻度越清晰,便于远距离读数。
响应时间:相对较慢(通常几秒到几十秒),适合测量温度变化不剧烈的场合。
结构简单:无需电源,纯机械结构,可靠性高,维护方便,成本较低。
直观便捷:指针直接指示温度,无需复杂操作,可实时读数。
环境适应性强:耐振动、抗冲击性能较好,适用于恶劣工业环境(如车间、管道、锅炉等)。
安全性高:无汞等有害物质(区别于传统水银温度计),对环境和人体友好。
EI 双金属温度计凭借其稳定可靠、成本低廉的特点,在非高精度要求的温度测量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。